14年来,闫法宝、程画梅形影不离地跋涉在太行南部的乡野,行程3.4万公里,为古建遗珍存照近万幅、并推出4本精美的专著
【写在前面的话】
闫法宝、程画梅,晋城的一对七旬夫妇。2016年盛夏,他们的第四本专著《上党寺观壁画》面世,这一次他们又用348个页码为上党地区(含今晋城、长治)的寺观壁画存了照。此前的14年间,上党地区许多古村落、古戏台、古寺庙都曾当过他们的“模特儿”,然而这些曾令他们惊叹不已的“模特儿”中的一些,已经永远倒下了。闫老夫妇直言,看到在时光中渐渐消失的古建,心里真是急啊!
上党地区,有着厚重的历史和悠久的文化。生长在这片土地、搞了一辈子摄影工作的程画梅,对上党文化十分痴迷。“但是动了拍摄古村落的念头,纯属偶然!”程画梅说。大概是2000年秋天,在晋城市某机关工作的闫法宝陪妻子去浙江楠溪江采风,顺便参观了附近的古村落芙蓉村。看到芙蓉村的游客络绎不绝,想到晋城有那么多珍贵的古村落,夫妇俩感慨万千,继而一拍即合“好好拍拍咱晋城的古村落”。由于当时他们工作繁忙,这个计划不得不搁置。2002年,老两口同时离开了工作岗位。儿女们原本想让他们在家享享清福,没想到他们却背起沉重的相机开始形影不离地在太行南部的山乡村野间跋涉,为那些散落在故乡的古建遗珍存照,并陆续将其中36处古村落、48座古寺庙、200多座古戏台、62处寺庙经典壁画以4本图文书籍的形式完整地呈现给世人。
为上党古建留影近万幅
起初,闫法宝、程画梅夫妇的拍摄计划是12座古村落。程画梅是晋城著名的摄影家,因此她拍古村落的消息一传出,很快就引起诸多关注。最初计划的12座古村落还没拍完,许多热心人又来提供线索,当初的12座增至36座,这一拍就花去了两年多的时间。
走访古村落的过程中,程画梅还拍摄了很多古寺庙照片。“古寺庙的建筑、雕塑、绘画、琉璃饰品等,虽经千百年风雨剥蚀,但在残破和苍凉中仍透射出古雅、壮美和浓郁的文化气息。”不能入书的这些古寺庙照片实在让老两口难以割舍,于是又冒出了出版古寺庙专集的念头。当年夏天,程画梅又背着几十斤重的摄影器材继续古寺庙专题拍摄。为了能更好地陪伴老伴儿出门,已经59岁的闫法宝特意考取了驾照。
打从拍摄古村落那天起,老两口的脚步就没停,他们行程8000多公里,共拍摄资料图片约5000多幅。
散落在太行山的古建实在浩如烟海,其中又以古戏台最为珍贵。然而那些匠心独具的古戏台,却伴随着悠长的岁月沧桑着、消逝着。于是,2008年咋暖还寒的春天,这对老人再次义无反顾地踏上用镜头抢救古建的战场。
“晋城古戏台无论创建年代还是存量,均为全国之最。国内现存最早的古戏台就是高平市王报村二郎庙戏台……”说起古村古庙古戏台,闫法宝如数家珍。“有一回,我们在高平的古村落采访,当地一位老教师告诉我们王报村二郎庙里有座金代古戏台。此前查阅的史料中从没有看到过相关信息,因此我们有些半信半疑,但还是决定去看看。”二郎庙坐落在村北高岗上,老两口背着器材气喘吁吁地踏入寺庙,只见院内长满没膝的蒿草,好在戏台两侧粗壮的木柱仍挺胸直立,并在连接台面的地方还垫支着碾盘般粗的巨石。这立柱示意着戏台短时内不会倾塌,于是他们拨开蒿草,走近台基查看。“时大定二十三年岁次癸卯秋十有三日,石匠赵显、赵志刊”,一溜模糊不清的铭文让老两口欣喜若狂,这的确是座金代戏台,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顾不上细细品赏,趁此时光线适宜,程画梅满怀敬畏地为它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
古戏台带给闫法宝、程画梅夫妇震撼与惊喜,然而拍摄工作却是如此艰难,准备器材装备,收集整理资料,爬上爬下蹲低站起反复移动寻找最佳拍摄点。拍摄的心血还体现在为此而奔波的路途中,晋城市长治市的100多个乡镇、500多个村庄都留下了他们的脚印。一年四季、不分春夏秋冬,如此大的工作量,对于一对暮年老人来说,其中的苦可想而知。
4年多时间,1.6万多公里,2800多幅照片……这下老两口总该歇歇了吧。依然没有。这一回,闫法宝、程画梅的镜头对准了壁画。晋城市的寺观壁画现存有6800平方米之多,几乎占到山西全省壁画存量的1/4,其中所存的五代、宋、元壁画,堪称是我国古代寺观壁画之孤品和精品。又是3年多时间,上党地区的156处寺庙,他们共拍摄资料图片约1600多幅,行程近万公里。
4本图文并茂的专著
古建筑蕴含着极为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仅仅留存影像远远不够,闫法宝、程画梅斟酌再三,觉得结集是不错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向世人图文并茂地展示精彩的上党文化,让更多的人增强对古建及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保护,唤起更多人抢救传统文化的意识。因此,从2002年至今14年,闫老夫妇接连整理推出了4本令人惊叹的图文书。
2005年,《走近太行古村落》出版。
2007年,《寻踪太行古寺庙》出版,《走近太行古村落》经增补和完善再版。
2011年,《上党古戏台》出版。
2016年,《上党寺观壁画》出版。
这样的强度和效率,这样的勤奋和执着,任谁都得为这对古稀夫妇点赞。
比起前期艰难地寻觅拍摄,文字整理、书籍出版工作也相当繁重。因为之前并没有系统了解过古建知识,为了使文字言之有据、简洁到位,闫法宝、程画梅一方面大量翻阅书籍资料,一方面向专家请教,“影像与文字完美而准确,才能经得起世人的赏析和专家的考证。”追求完美的老两口还专程飞上海,就书籍设计与负责人研究商谈。
程画梅镜头下的古建沧桑、闫法宝笔下的古建厚重,夫妇俩相得益彰。因而这些图文集出版后,不仅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还受到摄影界和古建专家的关注。第一本图文集《走近太行古村落》面世,晋城不仅出现了拍摄古村落的热潮,而且使不少古村落得到合理开发。
后来,程画梅偶遇我国著名古建专家、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遂将一本《走近太行古村落》相送。可没过多久,程画梅又接到陈教授的索书请求。原来他带回去的书刚翻看了几页就被前来拜访的英国朋友拿走了。2007年闻听该书再版,陈先生欣然撰写序言。2012年初春,年过八旬的陈志华再次为老两口的第三本集子《上党古戏台》作序,并以“不为什么,只为了爱”为题,可见陈先生对闫老夫妇的敬重。
4本书中,《上党古戏台》最花心思、费心血,因而较之前的书也更具特色。《大众摄影》和《环球人文地理》杂志在该书出版后,联系闫老夫妇采访,并先后用10余个页码的图片及文字来报道晋城的古戏台文化。
14年,闫法宝、程画梅夫妇相守相携,他们不遗余力地为上党古建奔波、存照,经历了许多困难。但比起可见的困难,拍摄所带来的意义更是巨大而不可忽视的。拍摄不仅仅是为了记住这些古建,更是为了抢救,为了保护。
上世纪80年代,上党戏剧院的栗守田、原双喜等戏曲界前辈曾历经数年,详尽考察了上党地区的2000多座古戏台。时隔30多年,当闫法宝、程画梅再次找到这些戏台时,眼前的情形令人担忧。除部分保存完好外,很多已残破、改建、坍塌。尽管闫法宝因此感叹:“动手晚了点”,但毕竟通过他们的镜头,我们还是有幸看到了近万幅上党古建图片。这些古村、古庙、古戏台和经典寺庙壁画,也许我们这辈子也未必能亲眼去看看,但它们的存在提醒着我们,这是一片有着悠久历史与厚重文化的土地。
新书出版已然1月有余,相较之前东奔西跑的日子,闫法宝、程画梅的日子难得轻松。不过他们又有了新的规划——归类整理历年拍摄的图片资料、建立一个乡土文化资料的图片库。为上党文化的保护、传承,他们一直在路上。